
【理】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摘自黨的二十大報告
【事】
株洲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馬文章 通訊員/劉嬋)7月24日,市應急管理局舉行全市安全生產有獎舉報兌現發放儀式,對一批舉報非法違法生產行為的群眾發放17300元獎金。
“這家院落經常機器轟鳴,深夜有小貨車出入……”日前,市民晏先生向12350熱線投訴舉報稱,在淥口區張公嶺村有人疑似非法生產煙花爆竹。
根據線索,淥口區應急管理局聯合淥口鎮鎮政府和淥口鎮派出所組成聯合執法組進行突擊檢查,取締了該窩點,并查封扣押了原材料以及成品。目前,案件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因投訴情況屬實,晏先生獲得了5000元獎勵。
隱患排查治理、延伸監管觸角,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力量。
《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指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都有權投訴舉報,情況屬實要給予獎勵。同時,要求相關部門“及時處理舉報”“依法保護舉報人”“根據風險程度落實舉報獎勵”。
早在2017年,我市就出臺了《株洲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以下簡稱為《辦法》)。今年年初,我市結合上級要求及工作實際情況,對《辦法》進行了修訂。
現行《辦法》中規定,安全生產舉報事項包括“12350”舉報專線、“12345”市長熱線、信件舉報、網絡舉報、當面舉報和上級部門交辦等各類舉報。適用于株洲市所有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和事故隱患的舉報獎勵(含森林防火及防汛抗旱)。獎勵金額按安全隱患等級及事故等級的大小區分,從獎勵500元至30萬元不等。
保護“吹哨人”個人隱私,是開展這項工作的前提。《辦法》明確,相關部門單位要求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并為其保密。未經舉報人同意,參與舉報處理的工作人員嚴禁泄露舉報人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情況;嚴禁將舉報材料和舉報人的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被舉報單位和被舉報人;違者將承擔相應紀律和法律責任。
據統計,截至目前,市本級對符合獎勵條件的25個舉報事項核定發放獎金32300元。醴陵、淥口等縣市區已兌現發放安全生產舉報獎金36萬元。
市安委辦負責人表示,下階段,應急管理部門將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讓安全生產有獎舉報家喻戶曉。同時,落實好獎勵、警示、執法等工作,倒逼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持續提升全市本質安全水平。
【釋】
鼓勵安全生產舉報,我市拿出滿滿誠意,也用制度籬笆掃除投訴人“后顧之憂”。
現實中,由于“吹哨人”發現的問題多屬要害,其揭舉行為極有可能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被無視、打擊報復的情況并不鮮見。
打消“吹哨人”的顧慮,我市制定了嚴密的投訴舉報保密工作機制,嚴格規定相關工作人員的主體責任,確保無“風”可透、無“信”可傳。
從保護舉報人的角度看,全國各地也有不少好辦法。如山東省發文明確對安全生產舉報人實行接辦、核查、獎勵“三個最嚴格保護”。寧夏市對舉報受理、核查和獎勵實行密碼約定、“三專聯鎖”等管理措施。
常言道:“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作為推動安全監管的重要倒逼力量,安委會成員單位除了讓這一制度家喻戶曉外,更應該解除“吹哨人”后顧之憂。
責編:周媛
初審:周媛 二審:周媛 終審:羅敏
來源:株洲新聞網
下載APP
分享到